来源:https://blog.nasm.org/workout-plans/fun-effective-group-youth-programming-strategies
翻译整理:美适能体育健身
在设计青少年团体训练课程时,"趣味性"才是核心关键。
与孩子们打交道充满挑战——作为青少儿体适能教练或运动专家,您需要在维持训练纪律和保持课程趣味之间找到完美平衡。这两者往往难以在同一节课中兼顾。
(专业视角)
我们或许对青少年力量训练心存顾虑,但请记住:孩子们每天都在自然地进行跑跳、攀爬等力量活动,只是缺乏健身场所的结构化指导。因此,与其套用成人化的重量训练或有氧模式,不如通过游戏化设计融入力量与耐力元素,让运动契合孩子的天性。务必确保"趣味性"成为课程的最大亮点。
(课程方案)
推荐设计1小时的综合体能游戏课程,例如:
场地需求:篮球场或团体训练室
游戏规则:
1. 基础规则:未"冰冻"者必须持续行走或慢跑,禁止静止站立
2. 第一轮进阶:
3. 领袖机制:
4. 运动时长:持续15-20分钟,达到有氧训练效果
(教学提示)
• 将训练目标自然融入游戏机制
• 通过角色赋予提升孩子的参与感
• 动态调整难度保持挑战趣味平衡
孩子们天生热爱竞技!将阻力训练与有氧运动融入接力赛,既能培养团队精神,又能全面提升:
爆发力训练 ▸ 通过折返跑发展敏捷性
核心强化 ▸ 仰卧起坐融入竞赛环节
上肢力量 ▸ 俯卧撑设为接力触发条件
下面是一个示例:
第一阶段:锥筒障碍赛
▲ 场地布置:
▲ 竞赛规则:
1. 选手之字形穿越所有锥筒 → 终点完成15个仰卧起坐 → 反向以之字形路线跑回起点
2. 起点处完成10个标准俯卧撑方可交接队友(未完成则接力中断)
3. 全队最后一名成员完成折返跑并做完俯卧撑时比赛结束,率先完成的队伍获胜
4. 胜出队伍可指定其他队伍加练1个动作(提供1-2个备选方案)
第二阶段:敏捷梯进阶
课程管理建议
✓ 总时长控制:15-20分钟(进行2-3轮接力赛)
✓ 安全提示:
跳跃、攀爬、翻滚、悬吊——这些让孩子眼睛发亮的动作,正是最自然的体能发展方式!本课程通过多站式障碍设计,系统培养:
基础动作能力 ▸ 整合跑、跳、攀、爬等7大基本动作模式
力量发展 ▸ 采用渐进式负荷设计(徒手→小器械)
空间感知 ▸ 通过障碍布局提升身体协调性
四阶训练站科学布局
▲ 场地规划建议:
适用场地:篮球场/公园空地(15×20米区域)
器材清单:
✓ 稳定球(核心训练站)
✓ 60cm跨栏架×7(敏捷区间)
✓ 1kg小哑铃(复合动作站)
✓ 训练弹力带(上肢训练站)
✓ 敏捷梯(协调性挑战区)
✓ 1kg药球(爆发力终点站)
分站式训练流程
第一站点: 放置稳定球,孩子们需在此完成仰卧起坐。
站点间障碍1: 第一站与第二站之间放置7个小跨栏,需逐一跳过。
第二站点: 放置轻量哑铃,孩子需完成10次深蹲、10次肩上推举和10次俯卧撑。
站点间障碍2: 第二站与第三站间摆放5个锥桶,需以“之”字形绕行通过。
第三站点: 提供轻量弹力带,需完成10次二头弯举和10次弹力带划船(需安排辅助人员固定弹力带)。
站点间障碍3: 第三站至第四站间铺设敏捷梯,需完成1组敏捷梯训练。
第四站点: 摆放轻量(2磅)药球(提醒勿随意抛掷),需完成10次单腿罗马尼亚硬拉和10次药球深蹲跳,最后冲刺至终点。
教学管理策略
✦ 竞赛机制:
✦ 安全规范:
✦ 课程时长:
青少年团体训练的成功秘诀在于:让运动成为快乐的代名词!当孩子们眼中闪烁兴奋的光芒时,专注力与参与度将自然提升。我们要打造的,是能伴随他们成长终身的运动愉悦感。
1. 突破传统框架:
2. 长效影响力塑造: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公众号